2017年8月14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翻转教学形态变革与创新研究》阶段性总结会议在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举行,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探讨、交流课题研究现状、问题、改进策略,做好阶段性总结、推进工作。 上午,活动首先以中考的热点问题《二次函数存在性问题探究(1)》为主题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模拟上课”。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主要特色有二点:(1)角色变化、形式丰富。主持人潘建明主任作为老师,全体课题组成员为学生,潘老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构建适切问题,利用问题串的形式逐步探讨二次函数中存在性问题,帮助“学生”构建存在性问题的整体感知框架和解题策略体系。整个过程让课题组成员感受了“教师——学生——教师”的角色变化,也经历了“备课——上课——观课——议课”的全景历程。(2)“资源包支持,个性化探究”课型。潘主任根据教学内容 、学情等方面适切地进行课堂教学形态的变革——“资源包支持,个性化探究”课型(课题研究成果八种课型之一),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数学基本方法、经验的培养,重视数学素养的培育。然后,所有人员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度的议课,一致认为翻转后的课堂“结构优美”、“问题精彩”、“分析严谨”,并结合自身课题研究谈了自身的收获和感悟。 下午,全体成员集中聆听了主持人潘主任《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实践与发展性研究》的专题报告。报告中,潘主任结合自身课题研究过程,重点阐述了关注教与学方式变革、微课程资源开发要略、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实践、翻转课堂的发展性研究四个方面内容。从即“接地气”又“高大上”的讲座中,全体课题组成员在惊讶潘主任课题研究踏实、细致,惊叹其研究成果的丰富的同时,更是从中感受到了一股研究的热情和激情,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然后,各子课题组负责人向大家展示了各自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研究困惑,以及下阶段的研究目标。大家利用相互展示的契机,寻找差距、寻找突破点、寻找解决困惑的方法,智慧共享,集体研究,共同进步。最后,常州市教科院徐德同老师对课题研究提了一些建设性的想法和措施,希望在真成果、真经验上下功夫,提高课题研究的品味和品质。 本次阶段总结推进会议通过典型示范、专家指导、专题辅导、同伴互助等形式,不仅明确了下一阶段子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还为子课题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建议,对于推进子课题学校做有序有效有成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