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青果教研>>课题研究>>教育部课题>>阶段成果>>文章内容
 
“互联网+”背景下教学行为的转型与创新
——教育部重点课题《翻转教学形态的变革与创新研究》成果在全国推广
 
发布时间:2018-10-3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卢英   审核:卢英

    2018年10月29日,在成都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翻转教学发展性研究高层论坛上,
    潘建明老师面向全国的专家和同行将他领衔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第十三五教育部重点课题《翻转教学形态的变革与创新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推广。
    潘老师指出:“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中,我们要采用双重视角,既从学科教学来看技术,同时也从技术看学科教学,要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学科教学的三向融合创新,要关注学习活动组织方式的变化,重新审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角色,关注网络学习、混合式学习与协作学习与传统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发现学习的融合。”
    “然而,从当前全国多地进行的数字化教学实践(特别是翻转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出从理念到方法上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在理论上过于乐观,把现代教育技术会带来的优质课堂教学的可能性当成了必然性,同时片面地否定传统教学方法,导致数字化教学难以发挥应有的优势,甚至起到了负面的作用。”图片1_副本.png

    “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教育将面临着技术变革的巨大挑战。教学正在进行或者未来必定主流的模式将是:创造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包括微视频在内的课程资源包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载体;利用视频资源可以再造教学。”
    “ 翻转课堂无疑是当下最热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话题之一。通过对翻转课堂在国内外的发展脉络、研究近况和实践探索分析发现:(1)“翻转课堂”对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能力和提升核心素养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是相对于传统课堂衍生出来的一个成功的教学模式,为我国素质教育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国外的实践与研究开展较早,这些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为国内研究提供了借鉴。但翻转课堂有很多的优势,但也有她的局限性,对国内的同类实践和研究进行比较性分析后发现:对微课资源建设和翻转课堂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基础理论和模仿实践的操作层面,缺少深入性和发展性实践和研究。(3)由于我国教育的体制和机制的原因,翻转课堂在我国成功的案例并不多,翻转课堂要在我国进行普适性开展,必须跨越现行教育评价体制和视频制作的高门槛。另外,我国的教师的理念和专业能力的还不能完全适应指导现代学习的需要,我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高、现代学习能力不强,必须改变这些我国基础教育才有可能满足的时代的发展要求。 (4)从当前全国多地进行的“翻转课堂”实践中不难看出从理念到方法上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在理论上过于乐观,把“翻转课堂”会带来的优质课堂教学的可能性当成了必然性,同时片面地否定传统教学方法,导致“翻转课堂”难以发挥应有的优势,甚至起到了负面的作用。 因此,翻转课堂在国内大范围开展还需经过长时间的试验和研究,必须拿出更多的成功案例才能证明其可行性。”
    “翻转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所发生的情境翻转,即教学行为和次序的变化,更是学生获得知识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翻转课堂是从知识传递范式向精心设计问题、活动、提供文本和超文本资源的认知建构型(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方式)转变过程载体。”
    “未来学生的学习会更加开放、融合和个性化,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同时并存、互为补充,会打通课内课外、课前课后、课堂与网络,使之成为一体。基本知识的传授将逐步被个性化学习的网上学习替代,课堂将成为应用互动、体验和探究学习方式促进知识理解和应用的场所,具有网络学习不可替代的功能。这种混合学习方式将逐步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新常态。任何一种形式的改革都是一场新观念与旧观念之间的碰撞与对决, 需要我们有变革、转型的勇气和能力! ”
    潘老师又向全国的专家和同行介绍了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实践与发展性研究所开发的八种课型与相关研究成果。
    潘老师最后说:“在《翻转教学形态的变革与创新研究》的实践和发展过程中,从宏观理论到微观实践之间有一个很大的鸿沟,需要我们创造出很多中观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无缝对接。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要求很高,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独特的学习方法。教育技术是一个手段载体,始终要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发展性主体地位,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激发潜能去发展学生。”
    潘老师所介绍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全国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并希望派老师来常州学习。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