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单位 工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规程 为规范教育局直属单位工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发挥基层工会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工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1、基层工会委员会的委员和主席、副主席的选举均应设候选人。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以及他们的近亲属不得作为本单位工会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副主席候选人。 2、基层工会委员会委员名额,按会员人数确定:不足25人,设委员3至5人,也可以设主席或组织员1人;25人至200人,设委员3至7人;201人至1000人,设委员7至15人; 3、基层工会委员会的委员候选人,应经会员充分酝酿讨论,一般以工会分会或工会小组为单位推荐。由上届工会委员会或工会筹备组根据多数工会分会或工会小组的意见,提出候选人建议名单,报经同级党组织和上一级工会审查同意后,提交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4、基层工会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候选人,可以由上届工会委员会或工会筹备组根据多数工会分会或工会小组的意见提出建议名单,报经同级党组织和上一级工会审查同意后提出;也可以由同级党组织与上一级工会协商提出建议名单,经工会分会或工会小组酝酿讨论后,由上届工会委员会或工会筹备组根据多数工会分会或工会小组的意见,报经同级党组织和上一级工会审查同意后提出。 5、基层工会组织实施选举前应向同级党组织和上一级工会报告,制定选举工作方案和选举办法。 基层工会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建议名单应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6、会员不足100人的基层工会组织,应召开会员大会进行选举;会员100人以上的基层工会组织,应召开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进行选举。 召开会员代表大会进行选举的,按照有关规定由会员民主选举产生会员代表。 7、参加选举的人数为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时,方可进行选举。 基层工会委员会委员应差额选举产生,可以直接采用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差额选举办法进行正式选举,也可以先采用差额选举办法进行预选产生候选人名单,然后进行正式选举。差额率不低于5%(不到1人按1人计)。 8、基层工会主席、副主席可以等额选举产生,也可以差额选举产生。主席、副主席应从新当选的工会委员会委员中产生。工会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可以由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也可以由工会委员会选举产生。 9、召开会员大会进行选举时,由上届工会委员会或工会筹备组主持;不设委员会的基层工会组织进行选举时,由上届工会主席或组织员主持。 召开基层工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主席、副主席时,由上届工会委员会或工会筹备组推荐一名新当选的工会委员会委员主持。 10、选举前,上届工会委员会或工会筹备组应将候选人的名单、简历及有关情况向选举人介绍。 11、选举设监票人,负责对选举全过程进行监督。 召开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选举时,监票人由全体会员或会员代表、各代表团(组)从不是候选人的会员或会员代表中推选,经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召开工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时,监票人从不是常务委员会委员、主席、副主席候选人的委员中推选,经全体委员会议表决通过。 12、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不能出席会议的选举人,不得委托他人代为投票。 选票上候选人的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排列。 13、选举人可以投赞成票或不赞成票,也可以投弃权票。投不赞成票者可以另选他人。 14、投票结束后,在监票人的监督下,当场清点选票,进行计票。 选举收回的选票,等于或少于发出选票的,选举有效;多于发出选票的,选举无效,应重新选举。 每张选票所选人数等于或少于规定应选人数的为有效票,多于规定应选人数的为无效票。 15、被选举人获得应到会人数的过半数赞成票时,始得当选。 获得过半数赞成票的被选举人人数超过应选名额时,得赞成票多的当选。如遇赞成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就票数相等的被选举人再次投票,得赞成票多的当选。 当选人数少于应选名额时,对不足的名额可以另行选举。如果接近应选名额且符合第二条规定,也可以由大会征得多数会员或会员代表的同意减少名额,不再进行选举。 16、大会主持人应当场宣布选举结果及选举是否有效。 17、基层工会委员会和主席、副主席的选举结果,报上一级工会批准。上一级工会自接到报告15日内应予批复。违反规定程序选举的,上一级工会不得批准,应重新选举。 基层工会委员会的任期自选举之日起计算。 18、基层工会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或五年,具体任期由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决定。经选举产生的工会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副主席可连选连任。基层工会委员会任期届满,应按期换届选举。遇有特殊情况,经上一级工会批准,可以提前或延期换届,延期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年。 上一级工会负责督促指导基层工会组织按期换届。 19、基层工会主席、副主席任期未满时,不得随意调动其工作。因工作需要调动时,应征得本级工会委员会和上一级工会的同意。 20、经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民主测评和上级工会与同级党组织考察,需撤换或罢免工会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副主席时,须依法召开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非经会员大会全体会员或会员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无记名投票过半数通过,不得撤换或罢免。 21、基层工会主席因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空缺时,应及时按照相应民主程序进行补选。 补选主席,如候选人是委员的,可以由工会委员会选举产生,也可以由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如候选人不是委员的,可以经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补选为委员后,由工会委员会选举产生,也可以由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补选主席的任期为本届工会委员会尚未履行的期限。补选主席前征得同级党组织和上一级工会的同意,可暂由一名副主席或委员主持工作,期限一般不超过半年。 22、凡建立一级工会财务管理的基层工会组织,应在选举基层工会委员会的同时,选举产生经费审查委员会。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名额一般3至11人。经费审查委员会设主任1人,可根据工作需要设副主任1人。 基层工会的主席、分管财务和资产的副主席、财务和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员,不得担任同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 23、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由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主任、副主任可以由经费审查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也可以由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24、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选举结果,与基层工会委员会选举结果同时报上一级工会批准。 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任期与基层工会委员会相同。 26、基层工会组织有女会员10人以上的建立女职工委员会,不足10人的设女职工委员。女职工委员会与基层工会委员会同时建立。 27、基层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委员由同级工会委员会提名,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产生,也可召开女职工大会或女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28、基层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主任由同级工会女主席或女副主席担任,也可经民主协商,按照相应条件配备女职工委员会主任。女职工委员会主任应提名为同级工会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基层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名单,与工会委员会选举结果同时报上一级工会批准。 29、本规程由常州市教育工会负责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