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相信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心中的答案。而作为教师,结合目前我校基于数字化教学的课堂改革研究目标和主要方向,我们应该从哪些维度观察课堂,又应该从哪些角度来评价一节课呢?近期,田家炳初级中学为此举行了观评课的专业讲座。全体教师在常州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蒯超英书记所做的《课堂观察和教学行为分析》专题讲座中寻求到了答案,更把握住了主脉。 观课评课既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教学行为的一种有效手段。蒯书记首先给大家介绍了课堂观察(研究)的分类以及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的发展。通过学习,大家了解了运用广泛的S-T分析法与弗兰德FIAS分析法,前者侧重于将行为类别简单分为教师(T)和学生(S),能大大减少对教学活动进行分类记述的模糊性,提高客观性和可靠性,后者则侧重于对师生语言互动的记录分析。 随着技术的发展,ICT教学则对传统课堂观察发出了挑战,很多基于设备、技术和数据分析的课堂观察模式应运而生。而大数据的分析更催生了课堂教学观察新方法。目前,作为国家级课题“教育大数据分析研究”项目子课题——“微课程与进阶练习学习行为分析”项目研究的具体实施学校,前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已经在我校渐进式的展开。而我校自带设备进课堂的教学研究和课堂变革也正在如火如荼的逐项推进。蒯书记的此次培训犹如雪中炭、及时雨,为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信息化教学课堂教学流程,揭示了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指标的体系和框架。并且,蒯书记以具体的案例指导大家从4个主要维度对课堂进行观察,突出了以数据分析对教学行为进行客观评价,并以此达到干预学生的“学”和改进教师的“教”。 当下,学生的学习正在由传统方式逐步走向混合式学习,而混合式学习是信息化教学的学习方式,借助技术、基于终端的学习有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规范记录学生学习数据,科学的为我们提供学生认知基础的分析,透视并捕捉、发现学生学习行为中隐含着的诸如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进而帮助我们有效改进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 本次培训,对田初中后续的课堂教学观察和研究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相信在“胸有胆识、心有意识、行有落实”的高效研究中,田初中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有质性提升!(文图:言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