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宗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10月10日,“苏教名家”培养工程第三期培养对象教育教学主张报告会在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隆重举行。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副处长李辉、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杨九俊教授、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何锋博士、苏州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金生鈜教授、市教育局副局长俞群祥、市教科院院长韩志祥、市教育局人事与教师工作处处长潘莉等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聚焦教育教学创新实践与思想碰撞,通过上午开幕式、教育教学主张报告与专家点评,以及下午课堂教学展示、沙龙研讨与团队汇报,搭建起专业交流与成长的高端平台,彰显了苏派教育的深厚底蕴与常州教育的奋进姿态。整个活动,通过网络在线上全程直播。 锚定航向 以育人本真明晰教育初心 上午开幕式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徐展主持,全市高中物理、初中化学以及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两百余人参加现场活动。 江苏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副处长李辉,在开幕式致辞中肯定了“苏教名家”培养工作的阶段成果和实践追求,寄语培养对象要以教育教学主张为引领,深耕课堂、勇于探索,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践行者与领航者。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俞群祥指出,常州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苏教名家”培养工程是推动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他希望培养对象坚守初心,做师德弘扬的示范者;以创新赋能,做教育改革的开拓者;以引领聚力,做团队成长的领航者。  
思想领航 以教育主张点亮育人方向 三位“苏教名家”第三期培养对象依次登台,围绕各自教育教学主张展开深度分享。 常州市钟楼区教育局副局长曹月红以《自觉担当,促每一位儿童健康成长》为题,提出“以生为本、主动担当”理念,融合精神素养培育、完善担当内涵建构、形成形象特质塑造等行动,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绘就担当教育的卓越品质。 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校长李军以《小学校大文化——文化强校愿景下的时代思考与探索实践》为题,从文化育人视角,探讨了校园文化与教学实践的有机融合。他指出,“小学校”虽承载有限空间,却可通过地域文化与多元优质文化的创造性结合,实现“大文化”的育人价值,进而培育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核心素养。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副校长韦叶平借《研学物理:“知识积累教学”走向“素养发展学习”》,阐述了“研学物理”的教学主张,提出以重建学习观念、重构学习过程、重塑教学行为来实现“知识积累教学”向“素养发展学习”的转型。

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杨九俊教授对三位“苏教名家”培养对象教育教学报告进行点评,他提出学校需凝练具有纯粹性、实践性、一致性、植物性的学校精神,营造以合规、合理、合时、合标为主旨的“四合”共同文化,构建兼具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实践体系,并以组织变革和制度创新为抓手,创建高品质学校。他还进一步指出:教师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要以教育情怀为动力,以厚实学识为底蕴,秉持“工作即研究”理念,形成并在实践中持续打磨个人关键词作为“名片”,才能不断迈向名师、名校长的行列。 
实践赋能 以课堂展示诠释育人理念 下午课堂教学实践与沙龙研讨活动常州市实验小学、在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三个分会场举行。 李军老师执教的九年级化学《初体验:简易供氧器的设计与制作(一)》,以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引导为思路。在引导学生分组设计、动手制作供氧器的过程中,他不仅带领学生了解设计原则、需求分析等流程,还在药品选择与供氧器设计的关键环节,引导学生运用DeepSeek、豆包等 AI 工具查询资料,为方案论证和细节优化提供高效信息支持。这一教学方式,既帮助学生掌握了化学知识,提升了工程实践与团队协作能力,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化学服务生活的价值,践行了其“小学校 大文化”中“以文化滋养素养”的主张。 


在沙龙研讨环节,李军老师围绕“自觉课堂”的建构展开分享,介绍了以“唤醒学生生命绽放”为核心目标的实践路径。15年的教学实践,逐步提炼了以“学生在场、教师赋能、技术助力”为核心的“自觉课堂”范式,教师从“传授者”转型为“设计师”,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技术从“辅助”升级为“赋能”,课堂以真实情景、挑战性任务联动,评价采用“内省+增值”双维体系,旨在助力学生自主成长,持续探索教育的本质与生命成长的更多可能。 
团队展示中,常州田家炳初级中学王玉萍老师以“根植青果文脉滋养生命自觉”为题,分享学校凝练“青果文化”、构建青果“VIP”发展性课程体系3.0版的育人实践。形成立体化、生长性结构助力不同学生成长,以“让每一个青果人在自觉中渐达自由”的课程文化,探索在地文化浸润的育人新路径。李军化学工作室成员高敏老师,针对教学痛点,围绕“自觉课堂”理念与“三维自觉”实践逻辑,阐述团队践行过程。其团队通过大量课例研究,提炼出成熟的试卷讲评课、概念课教学范式,让学生自主反思、合作探究、深度思考成为课堂常态。 

南京师范大学任红艳教授、盐城师范学院杨玉琴教授、扬州大学吴星教授就李军老师“自觉课堂”的构建与实践进行点评。任教授认为“自觉课堂”的理论内核高度契合“逻辑自洽、本质回归”的核心要求,若能进一步细化“自觉”类型、明确其与其他教学模式的边界,将更凸显“回归教育本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价值。杨教授同样认可这一实践方向,认为“自觉课堂”的建构与实践深度呼应“以生为本”的教育主张,通过“生动教学”有效撬动“学生主动学习”,最终实现了师生双向成长、共同提升的良性育人效果。吴教授则从体系化视角进行点评,他表示“自觉课堂”构建了从文化认同到教师赋能,从课堂生成到环境支撑,最终指向学生“自觉”的完整体系,既确保教育理念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核心素养培育要求高度契合,又兼顾了实践操作的可行性,为中小学各学科推进“自觉课堂”改革,提供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参考范式。 


本次 “苏教名家” 培养工程第三期培养对象教育教学主张报告会的成功举办,为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强劲新动能。未来,学校将以此次报告会为重要契机,深入学习 “苏教名家” 先进的育人智慧与扎实的实践经验,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深耕细作,着力强化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提升,始终以 “立德树人” 为根本遵循,在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常州教育品质提升、江苏教育事业进步贡献田家炳初级中学的坚实力量。
文字|胡燕萍 图片|胡燕萍、邹清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