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我校课程教学改革,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2025年2月18日上午,常州市教科院刘高平副院长带领各学科教研员来我校调研。此次调研通过听课、交流、反馈等形式,精准把脉我校课堂教学,并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深入课堂 精准把脉 上午教科院专家组深入各年级课堂,随机听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心理等多门学科的常态课,共计听课二十余节,他们用专业的视角认真开展课堂观察。各学科教研员认真记录课堂细节,重点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情况等。















对话交流 共话提升 第四节课,专家和各学科组教师进行了面对面地交流,细致点评每节课,为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把脉”,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并耐心细致地解答了教师们的困惑和问题,使教师们受益匪浅。同时专家们也指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和评价方式,推动“教”与“学”的深度融合。 教科院刘高平副院长还与学校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及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刘院长聆听了我校在课程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发展、德育项目推进等方面的情况,肯定了我校取得的成就,也指出了在新课改、新形势背景下学校发展的新路径。







反馈总结 指明方向 调研结束后,教科院专家组向学校领导班子反馈了调研情况。专家组肯定了学校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效,也表扬了在各学科组团队引领下教师们的成长和进步。也建议学校应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实施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打造智慧课堂,提升教学效率。此外,也给我校教研组建设、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提出了高品质的发展建议。



李军校长对教科院专家的到来及精心指导表示感谢,并表示:此次调研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新思路。学校将以问题为导向,认真落实专家组的建议,抓住契机、找准方向、精准发力,推动学校高品质发展。 此次教科院调研活动不仅为我校课堂教学把脉问诊,也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指明了方向。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文:王玉萍 图:胡燕萍) 下面是课堂教学调研一线报告: 常州市教科院副院长刘高平分别听取了赵莹老师的《回延安》和丁远红老师的《孙权劝学》两节阅读课。课堂上,赵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抑扬顿挫间,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体验、品味,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陕北的风土人情与作者对延安的深厚眷恋。丁老师则通过评选“好老师、好学生、好同学”的情景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咬文嚼字间,引导学生理解、鉴赏、运用,孙权、吕蒙、鲁肃的人物形象立体可感。 课后,刘院长对《回延安》以读感悟的教学方法、《孙权劝学》的情景式教学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建议。之后刘院长围绕语文组校本课程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强调要进一步挖掘课程深度,提升教学的创新性与实效性,为我校语文组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 (语文组:王晓娴) 常州市英语教研员刘芸老师观摩了三节不同年级的英语课,分别是张玲、曹君羽、孙爱华老师的课。授课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刘老师与英语组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刘老师认为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环节紧凑,逻辑清晰,教师引导到位,学生配合度很高。同时,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刘老师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刘老师还就英语教学中的教材使用、教学资源整合等问题与教师们展开讨论,分享了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英语组:陈婷) 2月18日上午化学兼职教研员张艳老师走进了九年级化学课堂,听了两节化学课。第一节课是蒋玛丽老师开设的《浓酸的性质》一课,蒋老师通过生动的演示实验和清晰的实验视频,激发了他们对化学现象背后原理的好奇心。蒋老师还特别强调了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更是让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树立起科学实验的安全意识。 第二节课是李平老师开设的《酸的化学性质》一课,李老师详细阐述了几种常见酸的化学性质,如盐酸、硫酸和硝酸等,通过实验演示了这些酸与金属、碳酸盐以及碱的反应,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技能。这种深入浅出及富有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了学生们对化学科目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课后,张艳老师和组内老师进行了深入研讨,张老师高度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认为两节课上都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关于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有效实施的内容设计,对练习设计也给出了高度评价。张老师建议两位老师在问题设计的梯度上还可以进一步思考,形成问题串来引发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思考。 (化学组:马云皓) 常州市教科院物理教研员瞿晓峰老师分别就八年级和九年级的物理课堂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八年级张云竹老师的《物质的密度》,张老师以生活实例引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密度概念,课堂氛围活跃,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瞿老师肯定了张老师巧妙的教学设计、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九年级肖鹏老师的《磁体与磁场》则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磁场的性质。瞿老师对肖老师的评价是:以罗盘为主题,呈现教学主题,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注重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学习的衔接过渡,课堂情景创设丰富,探讨的主题层次分明,层层递进。瞿老师也对我们教研组自主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期望和要求。 (物理组:沙洲燕) 今天上午,教科院初中政治学科教研员戴慧老师,听了政治组七年级朱佳桐、八年级吴菁老师的课。课后戴老师与组内老师进行了听课交流。首先,两位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阐述,也陈述了备课过程中的困惑和教学后的不足。随后,戴老师肯定了备课组老师的齐心协力,抓住重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突出情境的创设。同时戴老师也对如何开展大单元、大概念教学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更对教研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期待,期待我们能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方面有所突破,并给予了发展思路和方向引领。 (政治组:王玉萍) 2月18日上午常州市教科院对我校课堂教学进行全面调研。李能国副院长对黄芳老师和汤霖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听课评课。生物组认真集备,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分析学情,设计活动。两位老师向教研员展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智慧。李院长充分肯定了生物组集备活动。他指出:生物组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时制宜,创造性组织教学内容,田初中的生物教学已经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发现式了,鼓励大家继续实验教学和论证式教学。同时,李院长也对教学的细节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比如通过观察花生种子发育为幼苗的真实过程,学生能更好地由种子的结构猜想其功能。 (生物组:黄芳) 常州市教科院教研员王明霞老师听了罗曼老师的音乐课,课题为《哪咤里的民乐bgm》,陈薇校长和徐凤娟老师陪同听课。王老师充分肯定了这节课,这节课的主题紧跟时代,学生能产生共鸣,肯定了课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指出课的内涵还需要深挖,使这堂课更具高质量。美术兼职教研员王晓玮老师听取了张抗抗老师的美术课,主题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王老师肯定了张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文化情景导入内容完整,国潮热激发学生的认同感。课堂与大单元的结合,符合大单元设计,聚焦紧扣工艺美术的实用性、美观性。王老师也指出了其不足,互动性还不够充分,作业的指导还要精准一些。 (艺术组:徐凤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