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市田家炳初中坚持秉承“一果一世界 千果千芬芳”的教育理念,坚守“幸福每一刻、成就每一个”的课程愿景,致力于践行“润泽灵魂、砥砺品行”的“青果VIP”发展性课程体系。在此过程中,学校借助身处青果巷这一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深入挖掘青果巷源远流长的深厚文化底蕴,结合青果学子特质,尝试构建《青果印象特色文化课程》。 《青果印象》课程将学校“品格提升课程”、“非遗传承课程”和“田校特色课程”三大序列校本课程深度融合,从“地理场域研究”“文化场域研究”“名人场域研究”三个维度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其中,学校于2019年3月引入“金坛刻纸”这一门非遗课程,与留青竹刻一起打造非遗“双刻”课程。随后学校又逐步引入传统泥塑、乱针绣、青果摄影等课程,力图将常州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壮大。 为了展示《青果印象》课程开设以来学生取得的成长与进步,也为了迎接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评估,12月5日下午,学校在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举办了“青果雅韵 千果竞秀”——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现场展示活动,金坛刻纸、留青竹刻、传统泥塑、摄影、时光博物馆等课程参加了这次活动。 在活动现场之一——“周有光图书馆”,我们展出了近100余幅学生作品,有展现青果古韵、故土风情以及青果名人的金坛刻纸作品,也有学生通过自己镜头记录的常州大运河,青果巷建筑、人文风情以及学校青果文化的摄影作品,还有经过选材、构图、切边、铲底、清底、分筠、上油七道工序的留青竹刻作品。现场展示中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刻刀、竹片、泥土向游客们展示着常州的本土文化魅力,身体力行担当着非遗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发扬者。 






本次现场展示的还有时光博物馆课程,学生通过了解博物馆、尤其是亲身走进“青果巷文化记忆馆”,体会历史长河下青果巷的变化、常州历史的变迁以及中国文化的熏陶。在课程中同学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刻体会家乡常州的文化底蕴。青果巷不长,区区两华里;青果巷很长,悠悠越千年。走进青果巷文化记忆馆,了解古巷身世、解读老城厢故事,同学们身体力行争当着青果历史记录者、见证者、讲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今天我校构建与实施《青果印象特色文化课程》,引导学生全方位地理解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多维度地了解常州杰出代表人物、多元化地呈现古运河畔老城厢的人文历史,从而增强青果学子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 未来,我们仍将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扎根厚重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持续推进青果文化与学校课程的融合,让每一个青果学子绽放更多精彩。(王玉萍、符益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