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校本教研发展的方式上,以课堂为中心,牢抓新课程落实和课题研究两大载体;在校本教研发展的路径上,以团队为核心,形成了智慧众筹、分层类聚的互助发展模式。目前,学校的研修品牌活动有“一日研修活动”、“种子教师一日研修活动”、“全校大教研活动”。其中,“全校大教研”为学校组织开展,每月一次,全员参与,通过改善学校教研生态激励教师专业发展,以搭建多元展示平台、丰富有效研训路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月走上“全校大教研”舞台的是青年物理教师张江,此次他开设的课题是《摩擦力》,张老师由浅入深地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利用实验、探究、体验等活动,充分让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尝试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课后,各个教研组围绕这一节课,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文:王玉萍 图:胡燕萍)


附录:部分评课意见 张江老师这节课能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在教育过程中贯穿始终。利用学生自拍的小视频,寻找生活中不同的摩擦,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思考物理,在实际生活中构建生长点,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和思考。 张江老师的课堂中对于的设计和完整的分析过程,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物理教学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要终生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课堂中设计的学生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能凸显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视角分析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同时指出,学生实验中发现的不同结果,可以作为教学再生资源,充分应用,如果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可以放到课后再经过改进实验进行研究。 ——物理组:许波勤 今天我听了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物理组张江老师一节《摩擦力》的研究课,这节课给了我很多启发: 一、教学设计和思路的更新 本节课从“冰壶游戏”引入概念学习,通过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发思考,借助问题的生成,学生产生自觉学习行为,对问题的认识从实际走向理论,教师对“摩擦力”概念进行自觉主导,设计多个小实验,让学生主动分析、主动思考,在任务的驱动下对概念进行对比和归纳,再从新问题的出现来进一步分析“摩擦力”概念特点,始终坚持在“动手”分析中获得科学结论,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本节课最后回到初始问题,解决了冰壶向前移动的问题,并且拓展出不同方法来使冰壶向前移动。 二、技术支持成为一大亮点 整节课中的技术支持是一大亮点,张老师将游戏过程和动手实验的照片等通过平板同屏到大屏幕上,有效的将学生实验的现象和特点进行了展示和对比,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的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概念特点。 ——化学组:马云皓 这是一堂实用、有效的物理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教学线索清晰,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层层推进。围绕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突出了摩擦力概念的构建过程。本堂课有以下优点: 亮点一: 整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和自觉课堂的基本理念: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在学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的,非常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用冰壶比赛的视频导入创设情境,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认知冲动,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层层设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一组实验中取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生成“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的新问题,教学效果显著,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悟,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亮点二: 这堂课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把生活与知识整合。通过手机投影情景再现,并让学生参与冰壶活动身临其境,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活动的设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课件的运用使教学环节更加流畅,也大大节省教学时间,保证学生活动有效展开。 亮点三: 本堂课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时间。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的形式做到人人参与活动,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语文组:王晓娴 该节课围绕摩擦力的定义、类型、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以及摩擦力的应用展开。张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验,详细解释了各个知识点,使学生对摩擦力有了深刻的理解。 首先,张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整合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用自己班级学生的视频导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水平。其次,张老师通过增加一些与摩擦力相关的趣味实验或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实验设计合理,操作规范,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相关知识。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因素,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中,张老师还引入许多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让学生在更加直观、生动的环境中学习摩擦力知识。张老师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物理学习体验。 在本节课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张老师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实验,自觉体悟,自觉思考,多次智慧火花的碰撞中升华,从而对摩擦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避免了让学生凭空地进行思维想象,让他们能实实在在地去感受体验,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学生在互动中不仅巩固了知识,还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组:周春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