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青果德育>>班级文化>>2022级6班>>文章内容
 
我的成长故事获奖征文——刘珉宇《栉》
 
发布时间:2024-03-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胡燕萍   审核:陈依婷

  栉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有云:“栉,梳篦之总名也。”

  天,愈发地黑下来,我拖着疲倦的身体,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步走在青果巷粗糙的石砖路上。一道橘红的灯光突然从前方的小店铺射出,照亮了一旁的小木牌,上面用毛笔写的秀美的“梳篦工坊”格外醒目。

  “梳篦?什么是梳篦?”我怀揣着疑惑走进店里。店中装修简洁,一尘不染的柜台上静静地摆着一把把精美的木梳,有的上面雕着小人,男的意气风发,女的闭月羞花;有的上面刻着蝴蝶、鸟、鱼等动物,栩栩如生。中间柜台上还坐着一位老人,正挤着眉头,仔细地观察着一把木梳,时不时还伸出满是皱纹的手抚摸着。

  我霎时来了兴趣,上前和老人唠起嗑来。老人介绍道:常州的梳篦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有宫梳名篦之称,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常州三宝之一。

  老人似乎看出了我眼中的兴趣,带着我走到后院。后院是露天的,中间摆着几架机器,想必是做梳子的了。四下很干净,没有杂草,月光洒下来,只有机器的影子铺在地上。我好奇地盯着机器看,听着老人的介绍,不知不觉就拿起材料做了起来。根据老人介绍,制作梳篦共有28道工序。我用机器开齿,木屑如蝴蝶一般上下翻飞。即使我已尽力控制距离,但齿与齿之间的空隙还是不相统一,摸在手中的质感也是粗糙至极。老人笑到:“小娃子,做好梳篦可不容易。”便让我再试一次。我点点头,又做了起来,这次我集中全部注意力,仔细地计算着间距,但效果还是不如意。老人也没说什么,让我一遍又一遍地尝试,脚下的木屑也越堆越多。“呼”我长舒一口气,将最后的“杰作”进行打磨,一把朴实的木头梳子,没有任何花哨的装饰,但在我眼中,它是那般地美妙。

  老人微微一笑,说“感觉不错吧?但大部分现在的年轻人都对这些没兴趣,只想找个工资高的工作。”老人长叹一声,回到店里,又对着木梳发呆,迷离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悲伤。

  成功需要坚持。这句大道理今天得到实践。人是如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是如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某个地区或社群独特的传统和价值观,但随着科技发展,多数人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多数非遗随着历史发展慢慢消失在了民间。以保护非遗文化为目标,我也将跟随国家脚步,坚持发扬非遗精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八6

  刘珉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