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校务公开>>通知公告>>文章内容
 
第六轮主动发展规划中期评估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23-10-3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徐芳   审核:

第一部分  中期评估自评过程概述

一、自评工作的进程程序

1. 20236旬:解读文件精神、学习评估指标、明确评估要点;设立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和自评工作核心成员小组;订立自评工作流程、制订自评工作制度、明确自评工作职责。

2. 20237-9:广泛宣传,全面发动,形成共识;分层调研、听取意见、达成一致;

3. 202310月上旬;撰写部门自评报告和学校自评总报告。

4. 202310月中旬:召开全体教工大会,汇报学校自评报告,听取修改意见;开展部门测评和全体教工民主评议。

5. 202310月下旬:修改学校自评报告并公示。

二、自评工作的参与人员

全校教职员工、校务委员会委员、学生自管会成员、家长委员会成员

三、自评工作的评估方式

1.通过召开行政办公会议、全体教职工会议、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会议和家长委员会会议,全面宣传发动。重温第六轮主动发展规划的主旨精神与既定目标,宣传自评的目的、意义与要求,介绍自评的基本内容和流程,提高全校师生参与自评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2.分头召开总结性评估征求意见座谈会,包括学生自主管理座谈会、教师专业成长座谈会、家长家校共建座谈会和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等。广泛听取各个方面、各个群体、各个部门意见,注重向大家了解学校在第轮主动发展过程中的可喜变化、已有经验与不足之处,并对学校后期规划执行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3.分条线召开评估会议。各部门征求各级部、各教研组、各备课组意见和建议,撰写自评分报告,包括规划达成情况、实施策略、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在各部门自评报告的基础上,形成学校自评总报告,明确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发展的有效措施。

4.由校党支部、校行政向全体教工报告规划的实施情况,接受全校教职工的民主评议。召开全体教职员工会议,全面剖析、讨论、评价自评报告初稿,汇总和汲取意见和建议,修改形成第发展规划中期评估自评报告。

第二部分 规划实施总体情况

依据学校第六轮主动发展规划,围绕由自发向自觉,由品质立示范,打造坚守自觉教育理想的历史文化名校。发展目标,以提升学生的成长获得感、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升学校的社会美誉度为发展愿景,以培根铸魂创新行动、精品课程丰盈行动、自觉课堂创品行动、学校文化提质行动、教育科研深耕行动、现代治理变革行动等六大行动为载体,走出了一条具有田初中特色的文化培根、内涵固本的发展之路。

一、培根铸魂,润生命成长之色

学校以青果文化为核心,确立了敦品至善、励学致远的校训,敦品即唤醒个体内心美德,敦自强之品、载厚重之德;励学即磨砺少年、精进学业、砥砺前行之意。敦品励学少年正是要通过内善其品、外塑其形,成为立身以正之善良公民、立志致远之终身学者、立功为国之业界精英

(一)筑牢爱国底色

1.加强意识形态引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教育引领。结合时事,拟定主题,每学期升旗仪式最少开展4次左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宣传、宣讲和展示活动;积极组织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纪念五四100周年书画活动、守望春天,共同战’”主题征文活动、学宪法讲宪法等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奋斗拼搏的品格也由此得到培养。

2.落实大思政课教育。以课程教学为基础,结合各学科课程特质,形成课程思政理念,打造课程思政体系,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使其体现思政味。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时代要求,把做好《读本》各项工作当成首要政治任务,加强统筹协调、组织保障,强化读本教学管理,把《读本》教学实施的各项要求落实落细,助力教学目标达成。

(二)彰显青春本色

1.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学校青果雏鹰志愿服务队已经成立十多年,一方面积极响应市教育局的号召,参加统一的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如冬季春联进社区活动、红十字协会组织的义卖活动等;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南大街双桂坊社区等成立共建单位,共建课程,共设活动、共享成果。以爱心义卖义拍等活动为主要形式,定期开展青果雏鹰志愿服务队活动,为学生搭建了更好的服务平台,培养了田初中学生乐于奉献、回报社会的感恩品质和服务精神。

2.扎实推进以食育人。开展光盘行动评比活动,依托自管会成员和值班教师,进行每天一评比,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表彰,在升旗仪式上进行公布,培养学生不浪费粮食的习惯。开展探访美丽农村 弘扬农耕文化”“躬身笃行习农事,行远自迩传非遗”“躬身劳作 尽赏秋色等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师生共同烹饪午餐,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懂得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学会珍惜粮食,学会合作。

3.进阶实施劳动教育。以田家炳先生的精神品质为内核,建立了田园吐芳课程体系,确定了正心育能、修德塑行的课程目标,确立了把握育人导向”“遵循劳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强化综合实施”“坚持因地制宜的课程理念,以“SCH”劳动育人场域的构建(“S”代表学校,“C”代表社会,“H”代表社会)、“391”劳动课程体系的构建、“DHL”劳动活动系列的构建(“D”是指日常劳动系列,“H”是指假期劳动系列,“L”代表公益劳动系列)、多元化学习评价的构建为建设思路,建立劳动教育清单,有效推动劳动教育落地,引导学生丰厚劳动素养、提升劳动技能,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我校被评为常州市劳动教育示范学校2023411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座谈会在常州召开,我校作为窗口学校进行了对外展示,得到了领导们的好评。与此同时,我校还接待了来自江西省教育厅、四川攀枝花、青海共和县、常熟市一中等全国各地教育同行的参观访问,辐射了学校劳动教育的成果。

(三)打造青果特色

1.项目研究助推德育教育。学校以江苏省第三批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青果名人堂:敦品励学少年在场行动》为载体,以青果名巷为场域、以青果名人为资源,以区域轴、时间轴、文化轴、形式轴为框架,从地理场域研究”“文化场域研究”“名人场域研究三个维度寻找地域文化与育人目标的契合点,建立了三全特色育人范式:全场景——以境化人;全课程——以文化人;全程活动——以实化人,通过追寻名人足迹”“品读名人故事等六大行动方式,以本体在场、行动在场、思想在场的体悟式学习,在当今学生缺乏精神信仰的背景下,为学生德性教育注入一股清流。

2.家校协同构建育人生态。开展分年级心晴朗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特点,培养应对挫折与困难的基本技能,同时在全校营造关爱生命、重视健康的良好氛围。出台《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全员导师制实施方案》,着重从学业指导、心理疏导、人生规划等方面组织全体教师对任教班级学生实行包干负责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建立融合教育工作小组、教研组,每月开展专题研讨,设计服务清单及个别化教育计划,做好特殊学生的因材施教工作,获评常州市优质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聘请赵世俊老师、张冬梅教授为我校学生生涯发展与规划项目指导教师,成立生涯规划试点班级,做好生涯规划项目的研究与实践,积累素材,探索模式,及时改进。

3.名班主任引领共同发展。学校积极组织班主任参加省级和市级各项德育交流活动和竞赛活动,学校现有特级班主任2名沈秋萍老师、胡燕萍老师,高级班主任1名莫谢斐老师,骨干班主任4名周军老师、张玲老师、陈依婷老师、张欣老师,其中张欣老师获省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学校多位名班主任前往兄弟学校,作为班主任代表进行了经验分享交流,德育队伍的辐射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成立青果名班主任工作室,并在学校招募导师及工作室成员,分别以家庭教育主题班会为两大研究主题,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室活动,名师效应在不断提升。

二、课程丰盈,启素养提升之智

课程是学校品质提升的重要载体。学校课程建设瞄准核心素养,提出润泽灵魂 砥砺品行的课程理念,整合现有资源,融通社会多元资源,加强应时、应景、应人的校本课程建设力度,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逐步推进,使课程真正成为学生素养提升的催化剂。

(一)顶层设计,丰盈课程框架

基于对学校课程实施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遵循学校成就幸
福青果人的育人目标,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凝练出田初中学生核心素养,把它作为课程实施的目标。以顶层设计、校本特色、整体推进、个性发展为核心要素,形成了学校重常规、激潜能、有个性VIP发展性课程体系3.0版。


   

1.严格实施基础性课程。开齐开足开好为目标,深入推动国家课程的高品质实施。学校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与推进,以教研组主动发展为抓手、以干部蹲点联系制度为辅助(每个中层干部蹲点一个备课组)贯彻落实常规。以每月一次的全校大教研、两周一次的青果大讲堂学科一日研修进行课堂的研究与探索,发展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能力和核心价值观念,提升学生基础学力,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个性开展量身定制课程。利用学校、社区与社会教育的师资、资源力量,以协商、共建、共享的方式设置课程,通过借力、借智已经实施了“3D打印创客课程摄影课程戏剧课程等量身定制课程,这些课程通过学生自主申报和学校遴选的双向选择,让有特长与发展需求的学生获得了更进一步提升的机会与舞台,在其特长方面获得了更为专业化的引领和指导。

3.充分挖潜拓展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青果萌芽课程、青果探索课程,以及面向不同群体学生的青果拔节课程。青果萌芽课程侧重于小学与初中的课程衔接,帮助学生顺利跨越小学与初中学科知识的沟壑与能力的壁垒,迅速适应初中阶段学科课程的学习方式、学习特点与学习节奏。青果探索课程,侧重于为优化国家课程的实施方式、提升国家课程实施效果,而以主题项目形式设置的跨学科整合课程。青果拔节课程面向学有余力和学有专长的不同群体学生,以促进学生均衡化发展、高水平发展、可持续发展,培育未来的终身学者,而设置的具有多样性、选择性与动态适应性的学科进阶课程,具体包括阅读与表达、逻辑与探究、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艺术、技术与创新五个模块。

(二)立足发展,打造特色课程

1.“青果印象特色课程学校借助独特的地理位置,探索校本特色鲜明、学科交叉融合、知行和谐统一的实施范式,进行地方性、特色性校本课程群的开发与实施,打造基于地域文化优势的《青果印象》特色文化课程。

青果名人堂:主题聚焦青果巷里的文史大家”“青果巷里的艺术名家”“青果巷里的实业家”“青果巷里的革命家,搜集青果名人撰写的和撰写青果名人的文章,整理青果名人文学、史学、艺术等方面的作品,挖掘洋务运动先驱盛宣怀、革命先驱瞿秋白张太雷、民族工业开创者刘国钧等近现代青果名人事迹,通过青果诗社吟诵、青果剧社排演、共创成长研学等在场行动演绎青果学子心中的青果名人,培养学生的地域自豪感,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青果技艺坊:精准选择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中地域特征鲜明、文化积淀深厚且易于老师学生的项目,体系化呈现留青竹刻”“金坛刻纸”“传统泥塑”“传统戏曲等校本传承路径,融通”“”“”“”“等环节,聘请非遗传承人进课堂讲授,安排本校教师跟岗学习,学生动手实践,让师生在校本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转化中,始终浸润爱家、爱乡、爱国教育,实质体认非遗课程价值,切实增强青果文化认同。

青果见证馆:学生自主选择青果名人作为泥塑课程学习对象,利用3D打印等课程设计制作青果巷名建筑微缩景观和田家炳先生塑像,借助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将课程始终尤其是学生成长点滴汇聚为数字资源库。携手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在特定节假日里到周有光图书馆青果巷历史文化记忆馆等场馆制作作品、现场展示、亲身解说,在此基础上,借助田家炳基金会平台,在国内外的关于地方文化、中华传统文化、非物质遗产等专题展览上陈列、展出师生亲手图片3.png制作的青果名人等人物塑像和各非遗作品。

 

 

 

 

 





20207月,《青果印象校本课程群构建及实施研究》被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批准为第五批立项课题,并于20233月顺利结题。

2.“青果萌芽衔接课程《青果萌芽》课程,顾名思义,是为了处在萌芽状态的青果更好的发芽、生长的课程。它隶属于我校青果VIP”课程体系中的“V-课程”,侧重于小学与初中的育人衔接,围绕四大课程目标:(1)激励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愿望与志趣,主动适应初中生活,产生正向积极的情感体验;(2)帮助学生重构价值观念,形成文化认同,迅速融入新集体、共建新团队;(3)引导学生改善学习和生活习惯,知理明仪、规范言行,提升自主管理能力;(4)支持学生顺利跨越小、初学科知识的沟壑与能力的壁垒,迅速适应初中阶段学科课程的学习方式、学习特点与学习节奏,建立了(1)文化认同、心理调适、行规对接、课程衔接和体质提升五大内容领域,以时间为节点,《青果萌芽》课程充分利用“听说读写做行思”等多种方式,分为四个阶段实施,使七年级新生迅速适应学校文化环境、校园生活和学习特质,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心理的蜕变和言行的嬗变

三、课堂创品,提减负增效之质

学校以自觉课堂建设为抓手,依托教育思想联盟的群策群力,改造自觉课堂教学范式,改善组织管理策略,优化操作实施流程,定制教学评价量表,形成课堂教学质量管控的长效机制,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地。

(一)聚焦双减,以减负促增效

为了实现双减目标,学校运用系统化的管理思维和结构化的管理方法,全力推动双减工作。一方面,学校建立了校长负责制下的两条线、三途径的层级管理网络系统。两条线课程发展中心——教硏组备课组——教师学生发展中心——级部——班主任——学生三途径:校领导和级部组成管理团进行的值班巡视制度、各部门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家委会议事制度。

另一方面,学校坚守教育教学的四块阵地:一,守住课堂,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变革教育教学方式;二,把住作业,即高质量作业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让双减真正落地;三,做好课后服务,提升课后延时服务的质量。四,丰富校园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学生体魄。通过这几个方面,切切实实推进素质教育,五育并举,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二)依托联盟,以教改促发展

为了整合、均衡教育资源,发挥自觉教育思想的成效,形成资源共享的局面,由我校牵头携手丽华中学、勤业中学等7所学校成立了自觉教育思想联盟学校。联盟由自觉教育思想首创者潘建明老师领衔,通过联合教研活动,重新定义自觉课堂的要义、制定课堂量规、重视在线导学、加强课型研发,切实加强教师对课堂的研究,从改变教师教的行为来引发学生学的行为的转变。2021422—24日,我校牵头、七所联盟校协同举办了全国自觉教育思想学术峰会活动,峰会同步进行线上直播,在全国范围取得了深远的影响。

(三)全面升级,以技术促变革

学校作为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致力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注重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方式。学校借助原址改造契机,按《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类要求更新了大部分设施设备,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息化教与学实践的需要,增设了地理、历史等专用教室,尤其是集当前最新信息化技术教育装备于一体的物理、生物、化学实验室,将引领全校师生昂首迈向新未来。全校推进教师应用能力培训,组织课件、微课等设计制作评比,营造了信息化教与学研究的良好生态。

四、文化提质,筑内涵发展之基

一所学校要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和引领。只有文化的认同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文化的落地才能完成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以党建引领铸发展之魂

    学校以千果竞秀品牌建设为动力,创新开启“1+2+3”党建活动模式,擦亮千果竞秀党建品牌。

1.聚焦一个目标导向。始终聚焦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党员队伍

2.聚焦两大专题活动。紧扣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长效开展青果特色党员活动日”“青果最美党员示范岗两大专题活动。

1青果特色党员活动日: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党章知识竞答、四重四亮、党员论坛,革命教育及警示教育基地参观等特色活动,提升政治认识,夯实职业素养,营造风清气正。

2青果最美党员示范岗:继青果魅力教师”“青果责任之星”“青果最美党员等系列展评后,支部又创设教学、教研、管理、爱生四类最美示范岗,结合党员目标考核,培养青果四有好教师。

3.聚焦三项关键内功。通过多种培训和竞赛,重点培养三项基础内功:站起来能讲(演讲力)、坐下去能写(表达力)、静下来能思(思考力),促团队发展,建学习型党组织。

千果竞秀党建品牌,为党员发展打造多方平台提供各类研修机会。一日研修”“青果大讲堂”“青果德育沙龙”“青果大讲坛”“青果悦读”“青果赛场” “青果艺苑让党员教师得到多元发展。

(二)以文化赋能塑发展之形

学校始终坚持文化立根的基本原则,将地域特色文化、历史传统文化与学校传承文化相融合,着力打造凸显地缘(青果巷)、人缘(田家炳)特色的青果文化

1. 传承,坚定文化自信。学校以彰显常州历史风貌,探寻常州文化底蕴,描绘常州精神谱系,赓续常州文风文脉作为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将常州数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传统文化精髓和学术研究精粹,与当前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常州精神,以及当代先进教育思想相结合,凝练成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传承常州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学校育人价值追求的青果文化,并将青果意蕴渗透融通于学校的组织机制变革、文化环境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德育活动创新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从而构建形成的兼具古朴雅致的外观风貌和诗书济世的精神内核的学校。

2.融合,打造青果文化。
田初中最具优势的地缘就是身处青果巷,青果巷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建筑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因此,基于这一地域特色文化,打破学校围墙的藩篱,将原本封闭、孤立的校园,向四面八方打开,从而获得更丰富的办学资源、更充分的办学支持、更广阔的办学舞台,以开放、多元、包容的大格局、大视野拓展学校的办学范畴,丰富学校的办学途径,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以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和高品质建设,自然成为了学校的不二选择。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与学校传承文化相融合,着力打造了具有田家炳初中特色的青果文化

       图片4.png

3.践行,增强文化认同。

1)以史育人,构建“三史”长廊。

“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难以割舍的独特历史,都有自己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共同记忆。“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鉴古方能知今,继往方能开来,历史教育在“立德树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史明智”,学史亦励志。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和营养剂,我们可以从历史汲取智慧和力量,从历史中修养人生。因此,学校将着力建设“红色党史长廊”、“黄色地方史长廊”和“绿色校史流动长廊”。“红色党史长廊”以回顾和重温党的光辉历程为载体,聚焦理想信念教育、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旨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牢固树立四个“自信”。“黄色地方史长廊”以展现和欣赏以青果巷为代表的常州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名胜古迹、古风民俗为载体,聚焦以爱家爱乡为切入点的爱国主义教育,旨在培植学生的乡土情谊、家国情怀,坚定为家乡建设服务、为区域振兴奋斗的责任担当。 “绿色校史长廊”以感知和了解学校百年办学历程中兴衰荣辱,以及所孕育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和文化特质为主,旨在加强学生对学校的文化认同和精神依恋。

2)以景沐人,构建雅致“三园”。

青果园。青果园建设包括五个一:一块“青果园”石碑,青果巷是常州市的文脉传承之地、群贤荟萃之所,取名青果园,也有赓续常州市的文风文脉,培育家国栋梁的意思;一座亭子知书亭”——取知尽天下书,明了世间理之意;一副对联锦绣玉章 染墨香万世  芬芳千果 著一校千秋;一个洗心池,洗涤心胸,即摈弃杂念,改过自新之意;一座小桥“摆渡桥”,桥是摆渡用的,对教师职业而言,就是渡人渡己:既要助力学生成长,又要关注自身的专业成长、职业幸福。

青果田园。为劳动教育专门开辟的农作园地,引导学生进行农作物认知和识别、种植和栽培、采摘和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金桂园,沿用原名,因其内有两棵桂花树而命名,也有“金榜题名、蟾宫折桂”的意蕴,意指通过在田初中的学习,要帮助学生获得身体上的强健、心理上的健康、学业上的进步,促使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化的发展。

(3)以文化人,构建“三文”空间。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通过张贴和悬挂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诗词歌赋和楹联中传世作品营造浓郁的文化气息,使学生抬头所见皆为先人哲思。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主题,利用廊宇楼道展示学生科技制作产品、文学创作作品、艺术创造作品,以及其他学生学习成果,让学生目光所及皆为同伴智慧。

五、科研深耕,铺专业发展之路

学校坚守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的发展信念,确立目标以激发教科研动力,完善机制以增强教科研活力,强化管理以增强教科研张力,加强指导以增强教科研能力,促进成果转化以加强教科研效力。

(一)构建专业成长梯队

1.依托青年教师成长营,以学习为导向,通过阅读、实践、基本功竞赛促专业成长;以问题为导向,解决教学、管理中的问题,让青年教师成为某一方面的骨干,如班主任、课题、教学等;以成果为导向,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将优秀的教师推出去

2.校内校外双向发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澎湃动力。学校制定校五级梯队教师建设方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业务素质,提升教育工作品位。通过自觉教育思想联盟学校之间种子教师团队、高级研修团队的建立,实现联盟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共同提高,指导学校种子教师在自觉中成长。

3.加强骨干教师团队建设,通过给政策、创空间、压担子、搭平台等方式,提升骨干教师的规模和素质。我校有李军校长领衔的市名师工作室、潘建明名师工作室和2个区名师工作室,有4位教师通过竞争被聘为市德育名师工作室成员、7位教师被聘为市教学名师工作室成员,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活动,分别开设公开课、做讲座、撰写学习心得,成长迅速,为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蓄能充电。

(二)加强课题研究实效

以科研为引领,课题为抓手,打造研究型教研组,形成全校教研组人人有课题的局面,倡导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积累、运用,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改进,并将课题研究成果推广运用于教学实践。启动校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项目,聚焦教育管理与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关键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展开分析、探索、实践、概括与成果推广。目前在研两个国家级项目、两项省级课题、项市级课题和项校级课题,常州市信息化建设项目一个,促使有能力、有潜力的教师通过项目研究确立自身的优势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研究特长。 

(三)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学校全体教师100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采取网络研修+校本研修+课堂教学实践成效培训的混合研修模式,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小组,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推动教师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的能力,力争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六、治理变革,谱幸福家园之曲

    校园是自由、自觉、和谐的教育文化生态群落,我们努力让青果园成为一种文化特质和精神源泉,不断浸润、涵养和激励师生向上生长,让学校成为师生的幸福家园。

(一)人文关怀,增强家人意识

学校不仅要是一个看得见的物质场所,更应该是幸福家园。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师的正当需求为出发点,为教职工搭建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新建教工之家,添置咖啡机、按摩椅、唱片机;新建健身房,配备健身器械,组织教工每周抽出一点时间适当运动,劳逸结合,让工作更高效;开辟教师书吧,让教师亲近书籍,与好书为友,与经典对话,与博览同行,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积淀专业底蕴,提高修养。此外,学校还举办迎新、庆祝教师节、教工运动会等活动丰富教师业余生活,提高全体教师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发主人翁的热情。

(二)机制创新,提升工作效能

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构建四大中心:行政领导中心、学生成长中心、学术指导中心和生活服务中心。各年级实行级部管理,每个年级都是一所小学校,由中层干部任级部书记,班主任任年级组长,原有的教学、德育、后勤等职能部门的工作充分授权到级部,实现级部的自主发展、规划引领。学校深度建构共同治理与民主监督的多元途径,通过四会(教代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学生自管会)和一制(项目管理制),优化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模式,提高学校事务管理效能。

坚守教育的初心,直面未来的挑战,做到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才能取得学校高质量发展。值此学校百年发展之际,学校还将在校园文化、特色课程、品牌德育、品质教研、优良师资等几个核心环节持续发力,用每一位青果人的自觉,推动学校办学水平和内涵发展走深走实,为擦亮常有优学教育名片接续奋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