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9日,理化生教研组针对学校的“解题、说题、命题”进行了深入学习,充分认识到“三题”是教师教学成长“三步曲”。 1.解题——初任教师的立足之本
解题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能力。解题因植根于教师日常的教学实践,对初任教师的教学实践能产生直接、有针对性的帮助。大家都知道“熟能生巧”的道理,对于教师来说,多做题更利于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使教师站上讲台面对所有学生时有底气。教师自身知识层次、知识结构明显影响解题水平,教师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知识结构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构建情况。通过解题能够为教师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提供难得的机会,又可为诊断、反思、改进实际的课堂教学提供素材。 2.说题——骨干教师的拓展之窗 说题即教师研究题目,将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以及引申反思等活动按一定规律、一定顺序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揭示题目与教材课标、考试说明的内在联系。说题也成为当下比较流行的教研手段,原因是: (1)说题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要用更少的时间、更高的水平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说题活动恰恰符合新课程理念,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通过说题,教师可以做到胸中有沟壑,能高屋建瓴地告诉学生怎么走,并能够在他们迷路时将其拉出。 (2)说题是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当前,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是一种公平合理的方式,选择的指挥棒效应依然存在,作为中学教师,只有适应规则,在科学研究规则的前提下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如果一位教师不能对中考试题了然于胸,那就谈不上是一名合格的专业人员。 (3)说题是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一般来说,教研时更注重教材及相应教学内容的处理,试题的研究并不是其主导,这种教研缺乏开阔的视野和统揽全局的教研视角。而说题能将学习任务分割为有梯次、循序渐进的有效教学阶段,从某个层面上说,“说题”是一种深层次的备课形式,对教师把握整个教材体系和考纲的要求更高,思维能力要求更强。 3.命题——成熟教师的阶段标志 命题绝不只是专家的事,它应当是教师基本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关系到日常教学评价的准确度,关系到教师作业布置是否有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否得当等。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读课标及教材,提高命题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平时的练习、作业设计中,以精选、精编的有效作业,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此,可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比较研究,提高试题选择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应做有心人,平时注意广泛收集试卷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比较筛选。 (2)通过合作研讨,提高试题研究能力。即需要备课组合作、校际合作,借助集体力量对试题进行客观评价、深入分析,有利于提高教师对统一考试的把握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组织复习迎考的能力。 (3)通过命题技术培训,提高命题规范性。尽管不同学科的命题思想、命题技术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基本的命题程序和命题要求。要明确考试要求,拟定命题计划,利用题卡编制试题,突出试题的质量指标,反映试卷整体情况,最后用心打磨试题。 老师们在学习了理论之后,肖鹏老师和马云皓分别发言,他们从学科的《助学手册》使用中介绍了作业设计的宝贵经验,也提出了改进的中肯建议,为今后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引领作用。 

(沙洲燕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