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青果教研>>课题研究>>省规划课题>>研究过程>>文章内容
 
育好一片林--自觉教育校种子团队一日研修
 
发布时间:2021-01-0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江   审核:徐芳

2021年1月6日下午,田家炳初中种子研修团队在同仁楼五楼研修室进行了2021年第一次研修活动。

  本次研修活动的主题是自觉课堂之复习课型的探讨,由张江老师给大家呈现的一节《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复习课。张老师这节课从研究光学现象中的现象入手,一开始带着大家解决影子和像的问题,自然而然的带入到千变万化的像的世界。紧接着张老师通过充分挖掘身边的器材,一器多用,用熟用透从呈现的各种图像带领学生回顾第四章的知识内容并通过作图形式进行巩固。

  在评课环节,肖鹏老师从实际问题出发,从问题设计、教师语言的表述、关注实验细节充分肯定张老师整节课的安排设计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

  李军校长在评课时强调实验对于理科课程尤其是复习课的重要性,李校通过以机器人爬坡为例,教师在课堂设计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注入动力,充分挖掘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表达,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才能更好体现学生的主体。李校长强调,学生的自觉和教师的主导自觉不是分割的,教师要关注哪些行为更能引起学生的自觉学习。

  潘校长在评课中充分肯定了张江老师在这节课背后所进行的充分准备,同时给全体种子成员阐述新授课和复习课的特点及目标,从种好一棵树到育好一片林,在复习课要提供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备课环节中要充分利用好时间轴分析法,做到自觉建构、自觉体悟、自觉应用。

  通过此次活动的学习,全体种子成员对于自觉教育下的复习课模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收获满满。


  附:活动心得

  张欣:创设问题情境,变换复习形式

  本次研修,我们听了张江老师的一节物理复习课。张老师用物理实验贯穿课堂,突出了学生的学和练,并对课堂学习资源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理解的能力。课堂上,张老师对本部分知识的复习采用讲练结合的形式,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了重难点。

  通过这次研修,我惊喜地看到了复习课的新形式。我一直认为,复习课是在带领学生回顾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突破,从而提高学生的答题正确率。然而,这节课给了我一些启发。我意识到,复习课也可以编制一些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整理知识,进行互动交流,形成知识网络,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最终达到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目前,我们正处于复习阶段,上好复习课,首先需要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并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结合复习目标进行自主复习,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通过生教生、生帮生来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沈静:我的想法

  1.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板块清晰,始终围绕作图展开;

  2.课前的视频准备、课上的3次实验,通过实验操作串联要复习的知识点,优化呈现知识点的方式,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被学生接受;

  3.独学、对学、展学、创学在课堂中使用较多,学生通过独立完成-板演-板演学生讲解-讲解后纠正,体现学生的主体自觉;

  4.板书有设计,完整体现了一节的重点内容;

  5.对学生的画图操作要求严谨,作图后注重检验;

  6.以问题串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

  通过张老师的课堂,反思自己的复习课。1.复习时题目很多,45分钟重点在哪,能不能把握时间节奏,优化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2.还需要思考更多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在复习课上学习的热情;3.在复习课时为了全面提升所有学生的知识能力,正如潘校所说,关注两头带动中间。


  翟丽萍:

  今天下午的种子教师一日研修,张江老师分享的复习展示课,潘校长对复习课设计的指导,都让我觉得不虚此行,收获满满:1.作为理科,特别是物理化学实验较多的学科,有些难理解的内容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帮助理解,可以通过实验条件的变化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有机串联,从而使孤立的知识成为一个整体。2.复习课也可以上成自觉课堂的模式,但同样有相应的时间轴:前10分钟“自觉建构”——通过现象观察进行要点回顾,从而使知识结构化;作为重点的20分钟“自觉体悟”——对复习专题的典型例题进行分析讲解,从而突破重难点;最后15钟“自觉应用”——拓展延伸解决新问题,并进行当堂检测。3.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对课堂节奏都要进行充足的把控,才能突出重难点,使课堂效果最大化。


  黄芳:

  今天下午,我听了种子团队张江老师的一堂公开课《光的折射》和李校、潘特的精彩点评,受益匪浅。张老师给我们分享的是一堂复习课,打破了我对复习课教学的传统认识。张老师在这节课中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折射的相关概念,形成知识网络,非常有物理味。张老师非常重视做中学,崇尚物理生活化,从生活中的现象(水中看物,看水中物)开始复习,再在生活中的现象(拍照)中结束复习,并把光的折射现象拓展到投影仪、放大镜、照相机等日常用具,体现了在实践中观察现象-从现象得出理论-运用理论解释现象的认知活动规律,作为复习课,学生的练习巩固也很到位很扎实,充满复习味。李校用机器人爬坡的例子给我们提出了教师要给学生注入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为学生设置适合的任务和问题。潘特则给我们阐述了自觉课堂下的复习课该怎样上。充实的一下午,干货满满,收获满满。


  丁远红: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

  今天听了张老师的一节物理复习课——凹透镜、凸透镜专题复习。说句实在话,作为一个文科老师,坐在后面听物理课,真是费了很多脑细胞。

  感觉张老师没像一般老师那样机械地复习相关知识,我想,要是那样的话,这节课我听的得是多枯燥啊!相反,由生活中观看水中的游鱼导入课堂,让学生说说并画画折射图,我也随着生活的情景化而展开思考,突然之间感觉相关知识并非那么生硬,因为生活中似乎处处可见。对于本堂课的重点:凸透镜、凹透镜成像规律,张老师,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自己观察,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总结成像规律,然后再让学生把刚刚观察到的结果用图画出来,本来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经张老师这么巧妙的一处理,调动学生多种学习的感官,再次强化了知识,而且还觉得很有趣,我观察到学生们都在投入地做着实验。作为听课老师,我由衷地感叹:原本乏味的复习课还能上得这么有趣又有得!


  胡燕萍:

  今天张江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扎实的、丰富的的物理复习课。一堂课学生自主作图、上黑板板演6次,小实验3次,活动丰富,让本来枯燥的复习课变得生动起来。一次次的板演、实验,化被动为主动,学生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主动探究,深入思考,从而获得深刻的体验。值得商榷的是每一次学生的板演、实验前,老师都应说清实验的过程与要领,这样学生能更加清晰、明确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实验才更有效果。


  朱正芳:

  今天有幸聆听了年轻且具有活力的张江老师的复习课《光的折射、透镜》,收获满满:整节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师的主导自觉和学生的主体自觉,张老师注重以实验为依托,贯穿整个章节的重难点,既让学生亲身观察现象,增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动力,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又创设了情景,有利于学生利用相关知识进行解题,从另一个角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张老师整节课的设计不仅注重整体的结构化,更着眼于细节。整节课的设计,张老师采用折射、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三个板块进行,非常清晰,具有结构化。更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张老师的细致之处:张老师的板书层次分明,模块清晰;张老师在进行难点突破时,以平板拍照后成像的大小不同为依托,在一幅图中设置不同的焦距,从而突破当焦距不同时,像的变化规律这一难点。张老师这节课设计巧妙,关注细节,让我学习到很多。今天有幸聆听了年轻且具有活力的张江老师的复习课《光的折射、透镜》,收获满满:整节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师的主导自觉和学生的主体自觉,张老师注重以实验为依托,贯穿整个章节的重难点,既让学生亲身观察现象,增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动力,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又创设了情景,有利于学生利用相关知识进行解题,从另一个角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张老师整节课的设计不仅注重整体的结构化,更着眼于细节。整节课的设计,张老师采用折射、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三个板块进行,非常清晰,具有结构化。更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张老师的细致之处:张老师的板书层次分明,模块清晰;张老师在进行难点突破时,以平板拍照后成像的大小不同为依托,在一幅图中设置不同的焦距,从而突破当焦距不同时,像的变化规律这一难点。张老师这节课设计巧妙,关注细节,让我学习到很多。


  赵莹:

  通过观摩张老师的物理课,对自觉课堂有如下感想:人的发展是自觉性、 自主性不断发展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负责的,教师无法替学生学习。对于复习课,学生对新知已经有了认识,所以在课堂中应该设计相应的实验情境调动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驱力。

  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非认知因素)。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可迁移能力、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反思能力。我们可以设置先行组织者,引导学生建构体系设置问题链条,驱动学生深度思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王鹦: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在教学中,通过张老师有序的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学案上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并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考察相关规律应用。复习时通过各种图片以及动画展示能充分激发学生复习兴趣,降低理解难度,同时重视从熟知的生活实例中领悟,对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器材的放置,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情况,像的变化与物距、像距的变化规。通过画图、归纳的方法学习,从而得出实验结论。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利用各类透镜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