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我与祖国共成长
电影《夺冠》国庆打卡活动
 
发布时间:2020-10-1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欣   审核:卢英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团委给入团积极分子和团员们布置了一项假期观影的打卡活动。入团积极分子和团员们在假期要去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夺冠》。

  看完影片后,入团积极分子和团员们纷纷表示深受震撼与鼓舞。他们说,《夺冠》让原本对他们而言有些抽象的女排精神变得生动而又具体。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深深烙印在了他们心里。他们表示,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也要学习女排精神,奋发努力,刻苦钻研,挑战自我,争做新时代的“青果”好少年!

《夺冠》电影海报.jpg 《夺冠》电影海报2.jpg 

  观影感想

  八(1)班 黄泽羽

  在看了《夺冠》这部电影之后,我感触颇深。体育强则国家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中国女排的胜利,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国女排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印刻在了我的心里。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青少年更加需要学习中国女排精神,认定目标,顽强拼搏。我们相信,奋斗的人生最有意义,奋斗的人最有魅力,我们一定会创造光明而又灿烂的未来!

  八(2)班 赵德文

  在这个举国欢庆的节日中,我到电影院观看了《夺冠》。这真是一部精彩至极的电影!这部电影让我非常感动,我在影片中看到了生命对生命的撼动,以及每一代教练和运动员的使命感与团结拼搏精神的传承。

  郎指导这样说道:“不是赢了球才有精神,输了就没精神,不能只拿胜负衡量精神。每天都兢兢业业去做了,不管成功不成功,都体现了坚持不懈的精神。中国女排从老女排到现在,体现的就是集体主义精神,为了所追求的目标,每个人都要竭尽全力,这就是对事业的一种态度。过程肯定是艰辛的,重要的是做好每一天。这与时代没有关系,老女排不放弃,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创新,这是一直传承下来的”。

  坚持不懈,团结协作,挑战自我,为了目标不放弃、不言败,我觉得,这样的精神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学习中、生活中,面对困难,我们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坚持到底的毅力,以及顽强拼搏的斗志。我们要努力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

  八(3)班 钱心瑜

  电影《夺冠》从定档春节到定档国庆,导演陈可辛发文感慨这煎熬的七个月,“能熬到今天,就靠中国女排四个字”。在陈可辛导演眼里,中国女排远远超出体育本身,承载了几代人共同记忆。

  女排精神与时代同频共振,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身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背景,国家的发展、中华的复兴,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我们依旧需要团结一致,汇聚时代伟力,依旧需要顽强拼搏,使蓝图变为实景。

  责任重担降于你我,弘扬女排精神势在必行。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肩负中华复兴的历史使命,更需将女排精神加以传承,让其光彩夺目、焕发生机。没有一场胜利可以唾手可得,没有一个冠军无需风雨洗礼。

  八(4)班 张峻玮

  电影《夺冠》讲述的是中国女排如何一步步成长,最终夺得冠军的故事。电影中的青年郎平,虽然18岁就进入国家队,但她和其他队员比起来还相差甚远。于是,她坚持不懈,日日夜夜都在练习,最后帮助中国队拿到了冠军并成为了有名的排球运动员。她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令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郎平当了中国女排队教练后,原本在世界上排不上名的中国女排,凭着运动员们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艰苦训练,一举夺冠。从这部电影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勤学苦练、顽强拼搏的中国女排精神!

  八(5)班 邵张扬

  贯穿《夺冠》整部电影的核心思想乃是“女排精神”,那么,什么是女排精神?女排精神就是中国精神,是一种集要强、奋斗、团队合作、不服输、敢于创新于一体的高大精神。影片中的中国女排运动员们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顽强拼搏,重新夺得世界冠军。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我们,更应该拥有这种精神,我们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肩负起时代的责任与使命,敢于创新,努力奋斗,百折不挠。这样,我们自身才会强大,社会才会强大,国家才会强大!

  八(6)班 吕梓婷

  这几天陆续上映了几部影片,激起了无数人的爱国情,无一不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展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夺冠》就是其中一部影片。影片讲述了郎平的排球生涯,讲述了中国女排的精神传承。影片通过郎平让我们知道,我们要为自己而活,不是为了别人,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自己的重量。中国女排让我们知道,我们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且有利于他人的人。

  九(1)班 陈思妍

  《夺冠》这部影片一共演绎了三场比赛,但仅仅这三场,却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女排浮浮沉沉的三十多年历史。1981年11月16日,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这是中国运动员在世界篮、排、足三大球类比赛中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38年后的今天,女排已经获得了十个世界级大赛冠军!这一切的一切是运气吗?不,不是。没有一次辉煌是从天而降的,没有千倍百倍的努力,你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影片中女排队员们怀着梦想,脚踏实地,用汗水构筑成功的大厦,这其中有欢笑,有泪水,但更多的,是成长!

  九(2)班 刘乙萱

  电影《夺冠》里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朱婷的逆袭。以前她并不知道为了什么打排球,自己到底喜不喜欢排球,甚至想过放弃排球。后来,她战胜自己,找到目标,充满信心,作为主攻带领团队取得胜利。作为一名农村孩子,她真的很不容易。长期的自卑让她“自我”的观念逐渐淡化,但是,郎平那句“不要成为我,成为你自己”鼓舞了朱婷,让她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也不应轻易放弃,一定要相信自己,敢于突破自己,努力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九(3)班 王忻艾

  自从在2016年的巴西里约奥运会中,中国女排成功打赢了巴西的女排队,“女排精神”这四个字就变得随得可见。可对于当时年纪尚小的我来说,“女排精神”还只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现如今,由女排改编的《夺冠》在影院上映了。

  在音乐的忽急忽缓中,在屏幕的跳跃闪烁中,我好几次鼻尖一酸。眼眶红红,泪如泉涌。两个多小时下来,我的内心感慨万千……大概,体育精神就是,把所有的不可能变为可能。我也记得郎平教练说过,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以前听父母说,那个年代女排赢比赛了,满大街都是庆祝的人群,那时候不理解,觉得不过是一场比赛。看完电影才明白,女排对于那个时代来说,真的不仅仅是一场比赛。陈可辛导演拍出了那段历史,那些感情,还有女排姑娘们拼搏的每一个瞬间。

  九(4)班 周怡婷

  电影《夺冠》的最后一段,中国女排赢得比赛,赛场上升起国旗,奏起国歌时,坐在电影院里的我,感到非常激动,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夺冠》,它不仅仅讲述了中国女排的故事,而且展示了中国女排精神。在我看来,中国女排精神体现在对自己的不断超越,对困难的不断克服以及对目标的不断实现。这样的女排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毕业班的我们,正需要不断克服学习上、生活上的种种困难,不断挑战自我、提升自我,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

  九(5)班 奚椿镭

  提起中国女排,没有一个中国人不为之感到骄傲。看完《夺冠》,我被女排精神深深震撼。整部电影中,触动我最深的是郎平教练的一句话:“你们不只是优秀的运动员,也是优秀的人。”诚然,每个人不是因集体而存在,也不是为他人的期待而努力。即便是最优秀的女排运动员,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在不断探索,不断提升对自己的认知,这就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会生活,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的课程。

  九(6)班 沈睿媛

  国庆假期,我看了电影《夺冠》。影片一开始,屏幕上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希望女排的经历给国人带来正能量。”正如郎平所说,我明白了,不论是成长路上还是比赛场上,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我们总会遇到竞争,总会遇到强敌,我们不奢求总能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佼佼者,但无论成败,我们都该心怀梦想,勇敢面对,迎难而上。天道酬勤,爱拼才会赢!

  九(7)班 王梓翰

  看完电影《夺冠》,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中国女排的坚持与努力精神,以及她们之间的默契和共同进退。当郎平举不起100千克的杠铃时,她只能在晚上继续加练;当她们队长无法接球时,她是第一个站出来为她继续接球的人。所以,她才能成为最后女排的主力,让中国女排有了五连胜的“传奇”。

  调查问卷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你打排球为了什么?队员朱婷回答道:“为了自己的父母。”后来经过训练,变为:“为了能成为郎平。”最后,变为:“为了自己。”这和学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学习,既不是为了父母,也不是为了成为他人,而是为了我们自己!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