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在线上聆听了我校特级教师潘建明教授的讲座:《让“自觉性学习”真实而有效地发生》。潘教授的讲座分三个方面:促进自觉性学习发生的意义;自觉性学习的本质和内涵;促进自觉性学习真实发生。在讲座中,潘教授详细分析了当下学生学习的现状,阐明了促进自觉性学习发生的重大意义,解读了自觉性学习的本质与内涵,老师们认真学习,受益匪浅。
恽华 今天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潘建明老师的讲座《让“自觉性学习”有效发生》,感觉受益匪浅。一开始题目就已经吸引了我,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更好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是多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而什么是自觉性学习?如何让自觉性学习有效发生呢?这些问题第一时间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在自觉教育思想中,自觉不仅是指教师的自觉,也指学生的自觉,即“唤醒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自组织学习策略和能力,发展终生成长的智慧”。 在受疫情影响进行线上教学时,我们更多的关注的是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把握和讲解,忽略了学生的自觉性学习意识,所以效果差异明显。潘校长在讲座中也用数据直观地展示了这个结果。现在的学生不会听课、不会提问、不会记笔记、不会总结反思、不懂得如何科学作业、不会进行及时复习、不能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等等现象普遍存在。因此现代课堂转型需要发展学生的学习力,让学生的学习增值。促进自觉性学习有效发生就成为了现代课堂转型的需要,成为了学生终生发展的诉求,也成为了教学行为创新的内涵。潘校长指出: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教育者应该把培养目标聚焦于21世纪的核心素养。而学习素养的形成过程包括简单模仿、初步掌握、本质理解、自觉运用、素养形成这几个部分。它不是一个空洞的词语或行为,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自我深入探究、思辨和应用,从而形成自己终生的能力和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改变惯有思想,必须把学习的核心过程还给学生,不能满足于学生认真学习的表面现象,要培养学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或能力,正如潘校长所说的那样:“立足于本质教学,培育核心素养”,要重视深度学习,要提高学习学习的内驱力。 “促进学生学习真实有效地发生”的一定是一堂好课,未来希望在潘校长的引领下能提高自己上“好课”的能力。
肖鹏 在以往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主要考虑如何传授知识,学生如何更好地接受知识。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考虑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完整过程,而不只是知识的本身。通过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完整过程,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觉学习,唤醒学生高效的自觉性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味,有活力,有情境,有挑战性。让学生多器官参与学习活动过程,放飞他们的心灵。引领学生走向学科学习的核心,把核心学习过程还给学生。 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两类学困生。 1、虚假学习。无论你在课堂授课的什么时候,这类的学生总是安安静静,不吵不闹的,在听讲,写作业,但作为日日相处的老师,你就是那么清楚的知道,他的心早就飞到了课堂之外。留给你的就是一副认真听讲假象,因为一提问就什么都不会,甚至连你刚刚问过的问题都不知道是什么,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吸引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 2、浅表学习。这类学生的确学了很多知识也好,好像会了,你看老师刚讲完一道例题,让他做同类型的练习题,他就能飞快地做出来。而且无论课堂笔记还是老师讲过的话,他们都能够完整的记下来,但是你稍稍把同类型的题换个问法或只是扩展一点,他们就束手无策了。这一类学生就是典型的浅表学习,其学习过程完全是复制,没有任何自己的独立思考,更不要说支持迁移了,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吸引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学习。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需转变我们的教学行为,有机整合教学中的各个元素,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高阶思维的产生,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
符益婷 4月24日晚上,学习了潘建明教授有关《让“自觉性学习”真实而有效地发生》讲座,对“自觉性学习”感触颇深,现将感受整理如下: 感触之一我觉得身为一线教师观念一定要改变。在当下的教育教学理念、策略、方式冲突和转型时期,如果教师还是唯分数论,始终在课堂上进行灌输式教学,那是很可怕的。正如潘教授在讲座开始时所说的在学校中最可怕的事是不学习、不思考、没有教育教学主张的人还在勤奋地工作!这句话对我们每个教师都是一种警示。在当今教育形式下,我们应该聚焦“核心素养”,唤醒学生高效的”自觉性学习”,引领学生走向学科学习的核心,把核心学习过程还给学生,培养学生批判性高阶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觉得学习更有趣味性、更有活力、更有挑战。只有教师观念转变,课堂才会转变,教育才会转变,最后真正受益的是学生。 感触之二:如何让“自觉性学习”在课堂中有效发生,是我们教师要好好研究的问题。就以我们化学学科,我谈一下自己粗浅的想法:首先要让学生发生“兴趣”,就是要创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有趣的情境,利用情境设计有逻辑顺序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自觉的探究意识。例如在《蒸汽眼罩中化学问题》进行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一课中,设计学生日常接触到的蒸气眼罩这个情境,拿出蒸气眼罩先请学生进行短暂体验,然后抛出问题蒸气眼罩里究竟有哪些成分才可以有这样的效果,紧接着剪开眼罩的包装袋一起进行探究,这个情境充分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其次在情境引发的探究活动中,应利用情境中的信息设计具有一定平缓的梯度且有逻辑顺序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批判性高阶思维的发生。而且在小组探究活动中,每个小组成员应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都有分工,例如:实验、记录、发言……充分发挥“兵带兵”的作用,从而达到“兵强兵”的作用。这就是自觉性教育中的独学、互学、群学、展学、辩学、创学。 最后,拿潘教授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我们只有转变观念,改变心智模式和行走方式,才能走向教学行为转型与创新智慧深处”,最终成就自我。
黄芳 4月24日晚,我有幸聆听了人民教育家潘建明教授的讲座《让“自觉性学习”真实而有效的发生》。潘教授的警示语“在学校中最可怕的事是不学习、不思考、没有教育教学主张的人还在勤奋地工作”直击灵魂,发聋振聩,迫使我带着内疚甚至负罪感进行反省。这次讲座丰富了我的教学理论并指导我改进教学实践,下面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汇报这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这次讲座丰富了我的教学理论 1、什么是自觉性学习?自觉教育思想中的“自觉”是指(1)唤醒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中的人和事,不断提升以教引学和以真学促真教的本体知识和能力,增强构建优效课堂的有效本领;(2)唤醒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自组织学习策略和能力,发展终生成长的智慧。“自觉”表现为自主、责任、自律、自强、自为和觉悟。促进自觉性学习发生时现代课堂转型的需要和学生终生发展的诉求。自觉性学习是指学习者个人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能够“自觉思辨地”吸收新的知能,同时将它们进行有效地结构化和迁移性应用,并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能动性、创造性、开拓性和自组织学习力的一种学习形态。 2、如何让学习有效的发生?教师的第一专业是理解学生,教学真正起点是真实的学情,学习的有力驱动是真实问题,真实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显现,真实差异在具体参与中暴露。教师要掌握学生的价值性认知、身心发展状况、已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和学习策略。教师要尊重学习规律和学习差异以真学定真教,以学路优先、教路为次,教服务于学。教师要智慧引学、少教,引导学生多学、乐学、会学、能动性、深度学习。 二、这次讲座将指导我的教学实践 1、改变教师观和学生观。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要发自内心爱学生,努力发现学生多方面的优点,欣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在互联网+的时代,学生不仅从教师和学校获取知识,还可以从浩瀚的网络和广阔的社会汲取信息。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承认很多方面的知识可能都不如学生,因此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相互学习的伙伴朋友关系,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比如学习“种子的结构”这节课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有的种子可以萌发出叶子上有字的植株。我一向对新鲜的东西缺乏兴趣,自然对这等事一无所知,我没法否认也没法肯定同学的问题,更没法向他解释原因。于是下课后我不得不上淘宝搜寻这样的种子。哦,原来卖家在种子的子叶上刻了字,种子萌发时,子叶会留在植株上一段时间,造成了叶子有字的假象,欺骗顾客。下一节课我给同学解释了这件事,我进步了,同学也进步了,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也真正实现了教为学服务。 2、转变教学观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要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就是玩游戏,学习就是认地图,学习就是学走路,学习一定是学生自觉学习才是有效的。教师在实践中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学习《传染病》这一节,可以从新冠疫情导入,激起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和防治传染病的方法。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做好勾点圈画,联系生活经验和身边的例子深入学习传染病的内涵。 我一定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运用今天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了解学情-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习方法和策略-学生自觉学习-暴露差异-真学定真教。
卢英 今天,再次在线上聆听了我校特级教师潘建明教授的讲座:《让“自觉性学习”真实有效的发生》,收获满满。潘教授的讲座,从三个方面展开,即促进自觉性学习发生的意义,自觉性学习的本质与内涵,促进自觉性学习的真实发生。 九年级的教学已经进入复习阶段,如何上好复习课,引起学生“自觉性学习”的发生,让学生真学习,真思考,潘教授的讲座给我们很多有效的建议。自觉教育思想中指出:“自觉”一方面是要唤醒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中的人和事,不断提升以教引学和以真学促真教的本体知识和能力,增强构建优效课堂的有效本领;另一方面是唤醒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自组织学习策略和能力,发展终身成长的智慧。 反思自己的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真学习,唤醒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这的确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能力的。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更注重比较显性的学困生,即学习态度明显不好,作业拖拉,课堂不听讲的学困生,而总是会忽略另两类学困生:虚假学习和表面学习的学生。虚假学习的同学看似安静地“听讲”“写作业”,但实际是早已“神游”到课堂之外,留给你的只是一副“躯壳”。浅层学习的同学简单的知识也许能够完成,但是略作拓展或提升便束手无策,他们缺乏对学习的独立思考,深入思考,根本无法对知识进行迁移。这两类学生在我们的课堂里并不少见,归根结底是老师的没有吸引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因此,我们的教学中要努力构建深度学习课堂,包括高水平的行为参与和高水平的智力参与的课堂,让学生的真学生,真思考在课堂有效发生。
邹清虎 “自觉课堂”中的“自觉”,指的是能够激起初中生的自我责任意识,进而使得其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律、自控的良好品质。“自觉课堂”的教学思想旨在以尊重生命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初中生的语文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与之相应的语文学习活动。同时,在语文课堂上实行帮扶式引领活动模式,使得正处于成长期的初中生能够更好地从语文学习活动中进行自觉体悟。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自主阅读、变式引领和创新阅读等教学环节,使得初中生能够深入地理解认知对象的本质,并达到对其进行自觉地运用,从而有效促进初中生语文素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自觉课堂的生成必须建立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激活初中生潜在的自我解放意识,使得其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条件下得以不断地自我实现、促进自我体悟的完成。
莫谢斐 今天通过网络直播,我有幸聆听了我校潘建明校长的直播课《让“自觉性学习”真实而有效地发生》,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自己的语文授课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讲座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一、促进自觉性学习发生意义。二、自觉性学习的本质与内涵。三、促进自觉性学习真实性。 自觉课堂上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充分表现其自主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构建自觉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适宜的学习方法,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究自觉地对学习进程进行调控,通过自觉体悟对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并在反思的基础上,对自身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整,使其更好地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
翟丽萍 今天再次聆听了潘校的讲座,再一次的收获满满。对于自觉性学习,在课堂上真实有效的发生,潘校提出了以下几个转变:首先教师的观念要转变,然后才会导致教师课堂的转变,最终学生的学习方式才会发生转变。课堂转型的基本立场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力,老师需要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笔记、提问、总结等流程的指导促进其素养的形成。所以我们对学生的学习品质的养成不应该停留在表面,而应该深层次的去考量。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这次自觉课堂线上讲座,让我更加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立场,学习说到底是要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教师的作用是唤醒学生内心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真学习,这个恰好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