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青果教研>>教研动态>>文章内容
 
用“工匠精神”铸就青果课堂
记语文教研组一日研修活动
 
发布时间:2019-03-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晓娴   审核:王玉萍

为更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打造“有色语文”的教学特色,推动语文教研组以及教师自身的主动发展,2019314日下午,王晓娴老师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突破口为学生打开了诗歌鉴赏的大门,引领学生开始一场古诗文鉴赏的盛宴。读写结合,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处处有亮点。

QQ图片20190314195818.jpg

QQ图片20190314195812.jpg

QQ图片20190314195753.jpg

QQ图片20190314195746.jpg

课后,邹清虎老师主持了本次的评课议课活动,王晓娴老师讲解了本堂课的设计意图:将靶向瞄准中考题型——诗歌鉴赏,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教研组的老师也都针对王老师的课进行评课议课:

邹清虎老师说:“复习课就是要让学生上完课后,对考什么、怎么做、做的时候有哪些注意点、做到什么程度有更加清楚的认识。教师通过讲评学生答题过程中的存在问题,总结归纳做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精选练习指导学生答题,让学生强化巩固所学内容。对出现和存在的典型问题,要加以特别的讲评,要不惜时间讲清讲透。强化学生记笔记的意识,尤其要督促学生将课堂的回顾总结记下来,以备自己今后复习的时候翻看借鉴。”

莫谢斐老师说:王老师的这节课设计精巧,板块清晰,内容丰富,并结合近几年中考的古诗阅读题型,讲练结合,让学生有所得,最后关于古诗阅读方法的归纳总结,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同时也启发了我们对于中考古诗复习课课型的思考!

王鹦老师说:“今天王老师的古诗阅读课让我眼前一亮,借课内古诗提炼阅读方法,再运用到答题中,方法指导很到位;古诗文学习的朗读,到概括主要内容,再到情感的抒发,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并在各环节中穿插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

张鸿雁老师说:“第一,教师的思维和眼光。教师的思维要不断地更新和转变,随着中考新题型的出现,老师应具有敏感性,在教学指导方面应及时地进行调整。第二,关注反馈。学生是否掌握了某种能力,评价标准有两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这就需要在掌握正确的方法后不断地、反复地迁移练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就要多次主动去比较、探究和尝试,学会举一反三。第三,易模糊知识的梳理。如写人叙事的顺序、游记类写景的顺序、说明事物和事理的顺序,对于学生很容易混淆的概念,更应该多强调。”

胡燕萍老师说:“王老师由《茅屋》入手引领学生学习并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在一次次讲练结合中,不断总结有效的方法,一堂课让学生学有收获。同时王老师也对诗歌鉴赏复习课的课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不得不说,效果很好。”

QQ图片20190314195725.jpg

QQ图片20190314195657.jpg

当然学科组也对王老师的课提出了中肯的改进建议:

1.关于写作顺序。因不同文体,写作顺序的说法有所不同,如说明顺序和记叙顺序就不能混淆。本课诗歌中的写作顺序借鉴了说明顺序,要对学生言明,以免概念混淆。

2.关于板书。因版面有限,原先设计的板书没有写,为便于学生练习的时候参看方法,还是要写板书作为提示,之后的总结也便顺理成章。

3.时间的安排。预先设计的内容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前部分简单的可以节奏快一些,后面最好要留有时间给学生记记笔记。第二组练习也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探讨。

   

语文组的学科教研还在继续,我们会一直走在“匠心筑梦”的路上……

                                                                                                          (图:胡燕萍    文:胡燕萍)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