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传承非遗 我心所向 ——常州市田初中留青竹刻课程教学总结
 
发布时间:2019-01-0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玉萍   审核:谭中恺

2018年10月,受常州田家炳初级中学杭佳楣校长的邀请,我开始给选修留青竹刻的25名学生上课。从第一节课的竹刻史讲座到今天,每一节课我都非常用心地在讲:留意学生坐姿是否端正,操刀手势是否正确,描稿是否连贯,切边是否到位,铲底是否平整,清底是否干净……课堂中同学们给我的印象则各不相同:有人文静、有人好动、有人爱说悄悄话、有人极其投入……而唯一相同的是同学们都有进步!非遗传承,落在了实处。留青竹刻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属常州民间工艺三绝之一,但也属冷门的小众艺术,作为一个专业艺术工作者,我特别希望有更多人去了解它认识它,甚至能够传承它。在此特别感谢杭校长提供的平台,感谢同学们的喜爱,感谢家长们的支持!

今天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节课,可以说把留青竹刻最基本的工艺流程:定稿、切边、铲底、清底、磨刀以及打磨都已经传授完毕,以后课程更多是涉及到构图、布局,以及让诗书画印在薄薄一层青皮上如何表现出笔意墨韵及理想的艺术效果,引领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慢慢提高审美水准及鉴赏能力。同时,在以后的课时中还会更多渗透非遗的精神内涵。非遗传承不单单是技艺层面的传授,更要传承的是几十年如一日专注坚持做好一件事的工匠精神。虽说人生的经历贵在体验,但不可否定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意义。

艺术课在某些人眼中或许是无用的东西,但以本人从事艺术的体会来看,在人生路上,艺术是能让心灵开花的,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在教学中,留下印象特别深的自然是出手特别好的孩子,但我并不会因此否定出手慢的孩子。我总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与天赋,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未来不一定会从事这门艺术,但我想通过他们选修的这门课,能对他未来的人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除工艺工序严格要求做到位之外,其他更多的是潜移默化去影响他们,态度认真、专注、有耐力、有恒心,并且养成收拾案头的好习惯等等。我想,同学们学习留青竹刻的过程,其实是同学们自己内心慢慢碰撞慢慢发现慢慢体会慢慢感受慢慢提升慢慢积淀的一个过程,这也是生命成长的过程。我相信,随着不断深入的学习,心会越来越沉静,越来越体会到艺术带给人那种单纯深刻的快乐。传承教学,会因此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写到这里不由想起我的古琴老师说的一句话:“以后有机会应该把时间安排在传承上面,把自己所学的留青竹刻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把那些原创作品的背景及故事讲述给更多的人听,让他们从中获得更多的正能量,这样比你多创作一幅精品出来更有意义!”她的话振聋发聩、启迪深刻。授课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悟到了这个道理:前节课我经过一位同学的身边,邻桌有几位同学将习作拿给我看,他也跟着偷偷瞄了又瞄,我就随口问了一下:“你的已经完成了,有没有成就感啊?”小同学却说:“我没有他们的好。”于是我坐在他身边,探问了他是否看了我发在群里边的心得,他说妈妈让他看了(在这里感谢这位同学的妈妈)。接下来我跟他说到自己为什么把学的每一样处女作都留着的原因——从中跟自己比,让自己看到活在进步中。并简单讲述到曾经被自卑打倒,后来通过这样的一个途径建立起自信的一个过程。世界上全才很少,有500年出一个奇才之说,全才更是少之又少,从北宋的沈括至今还未出现过一个,所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也有自己的短板,我们向好的看齐这份心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更主要的是将更多的目光投向自己的。如果仅仅去羡慕别人,那么得到的更多的是自卑感。我之所以自卑,就是在构建自己思想体系自我认知系统之前,父母将我的短处常常拿出来说事甚至羞辱,而致使我到40多岁还一直活得很自卑。为了让自己活在进步当中,特意将自己学的每一样处女作留着,每一次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一看到自己有进步就会开心,这样久而久之就有了让自己快乐的能力,不用以别人的评判肯定与否来衡量自己。“别的不说,这次就比上一次刻的好,进步就很大,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更好!艺术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这位同学静静地听我絮叨,从他的神情感受到,我的话多多少少在他心里起了些波澜。我相信,帮孩子寻找亮点,培养自信心,其意义更深远。

在课程开始以来,我也很感谢陈婷老师,她每次都提前做好课时所需的工作,在教学时一起敦促纪律并捕捉教学情景师!同时感谢李宇航和孙梦婷两位同学,每次上课前都帮我提教具到教室,每次下课提醒老师并帮着收拾好所有教具归到原处。谢谢你们为竹刻课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方便!哦,对了,还要感谢李苗苗同学给我画的速写。

最后一点祝大家新年快乐!在2019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起加油,共同进步!

 

 

 

                                 林老师 随笔于老竹居

                                       201913


附录:林媛英老师简介

   林媛英,笔名寒江,客籍江西,现久居常州。我国技术美术家学会会员、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留情竹刻艺术家。1994年起先后师从留青竹刻大家范遥青、徐秉言。通过20年刻苦钻研,博采众长,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擅长刻书法、竹和云彩,其著作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其作品《生命之歌》系列,获得江苏省民间文艺最高奖“迎春花”奖,也曾多次在澳洲、香港等地举办留青竹刻艺术展,屡获好评,在海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林1.jpg


附件